风水学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:一是阴宅风水,即墓地的选择与建造;二是阳宅风水,也称住宅风水,即人们住宅基址的选择与房屋的建造。

      关于住宅风水的重要性,【黄帝宅经·序】指出:“夫宅者,乃是阴阳之枢纽,人伦之轨横,非夫博物明贤,未能悟斯道也。就此五种,其最要者,唯有宅法为真秘术。”接着又说:“凡人所居,无不在宅,虽只大小不等,阴阳有殊,纵然客居一室之中,亦有善恶。大者大说,小者小论。犯者有灾,镇而祸止,犹药病之效也。”结论是:“故宅者人之本,人以宅为家。若安,即家吉昌;若不安,即门族衰微。坟墓川冈,并同兹说。上之军国,次及州郡县邑,下之村坊署栅,乃至山居,但人所处,皆其例焉。目见耳闻,古制非一。”

      因为有着这种“宅者人之本,人以宅为家”、“若安,即家吉昌;若不安,即门族衰微。”的传统说法, 所以自古以来,人们对于阳宅风水的好坏,寄予十分的重视。【晋书·魏舒传】记载,魏舒幼年丧父,寄养在外祖父母的家里,后来“宁氏起宅,相宅着云当出贵甥”。外祖父母见魏舒年幼聪慧,认为一定会应相宅者所说的话。魏舒也说:“当为外氏,成此宅相。”这里魏舒的意思显然是说,我长大以后要好好努力,干一番事业,以证实舅氏门宅当出贵甥的相法。从此以后,“宅相”成了外甥的代称,可见当时相宅风气的盛行和人们对居宅风水的重视。

      在古人的眼里,阳宅风水的好坏,直接关系到“家代昌吉”或“门族衰微”的说法,并不是危言耸听。在【晋书】里,还有上党鲍瑷家因为“安宅失宜”而多丧祸贫苦的一则记载。当时,鲍瑷被丧祸贫困搅扰得焦头烂额,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,便去请教淳于智。淳于智占卜后,根据所得卦象说:“为君安宅者,女子工耶?”鲍瑷回答:“是也。”淳于智又问:“此人已死耶?”鲍瑷回答:“然。”接着,淳于智说:“此人安宅失宜,既害其身,又令君不利。宅东北有大桑树,君径入市门数十步,当有一人折新马鞭者,请买还,悬此三年,当得物。”鲍瑷听了他的话,前去市上买来马鞭,把它卦大桑树上三年。后来鲍瑷挖井,“得钱十万铜钱,杂器复可二十余万”,于是家道中兴。

      史书还记载,三国时,吴国孙皓流徙丁奉一家。到了晋朝,丁家旧宅先后住过的有周凯、苏峻、袁真等大户人家, 然而都“凶败”了。伺候,又由臧焘去住,“亦频遇丧祸”。当时有个名叫王富绰的人,平时“常以正达自居”,认为“宅无吉凶,请为宅,未经择吉,即造筑,结果未居而败。”

      我国历代先哲都很重视阳宅风水,历代名人的住宅,大多选在风水宝地,如百里奚、郑玄、陶潜、谢玄、嵇康等人的宅地都被传千年。传说光武帝的旧宅在六安市,靠近白水,有龙虎白水之义。风水师称最好的阳宅有两处,一为山东曲阜孔子旧宅,地居泰山之下,洙泗二水交流,乃是平原得水的贵格,故孔子成为儒家创始人、圣人,并且子孙绵远,千年不绝;一为江西龙虎山张道陵的旧宅,青龙白虎盘踞之势,故成为道教的创始人。

      除了史书中的类似记载,现实也提供了许多可以证明住宅风水重要性的例子。据余治淮【桃花源里人家】介绍:传说居于柏山的范氏原是一个小族,他们的祖先发现柏山两水交汇,形为玉带,便举家迁往。由于唯恐这块风水宝地为别的大姓夺去,他们请风水先生说这里形似水牢,只利于范姓居住,因为“范”与“犯”同音,只有犯人才能居水牢。结果外姓人谁也不愿意迁往这里,使这里成了范氏家族兴旺发达的世居之地。

     

加海易洋的微信进国学交流群

不定期群内福利等着您,免费占卜等

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

海量国学知识与您分享

欢迎大家同时关注我的抖音号

共 0 条留言

您的留言

点击/扫码关注小程序

点击/扫码加好友进群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