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天人合一是道教的理论基石。道教认为,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交融,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。正如伟大的老子所言: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,并明智地指出: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老子倡导的道法自然,不是消极避世,不是鼓吹倒退,而是要求人们的行为与一致,遵,顺应自然;体现在实践当中就是无为,就是不要去目空一切地乱折腾瞎指挥。更不能肆意妄为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天地大环境。

这是因为,天地万物的存在都有其限度,并非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;所以人类的行为应知足、应知止

老子说得好: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;所以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

《黄老帛书.国次》有云:过极失当,天将降殃。人强胜天,慎避勿当。天反胜人,因与俱行。就是说,要适可而止,寡欲知足,才能实现天、地、人的和谐发展。

道教一向反对人类破坏土地的行为,在道教《太平经》中言道:泉者,地之血也;石者,地之骨也;良土,地之肉也......地者,万物之母也......妄穿凿其母而往求生,其母病之矣。

人类穿凿地,大兴土功,就好比是在残害一个好端端的血肉之躯。

道教《西升经》曰:道非独在我,万物皆有之。说明了天地万物皆有其道性,人与自然万物在道性上是生而平等的。

只有天人合一,只有尊天敬地,才能构成天、地、人的道德共同体,才能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,才是可以称道的和谐之举。

西方学者马夏尔说过:道教提供了最深刻、最雄辩的自然哲学,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(见2014年第1期《鄱阳湖学刊》-----《论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在土地利用中的价值》一文,程尧、付梅臣撰写)。

道教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》中有云:不得竭水泽不得妄凿地,毁山川不得妄开决陂湖

《黄帝阴符经》亦曰: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,因而制之。老子更是告诫我们:不知常,妄作,凶!

得罪天地者,给大地开膛剖肚、伤筋动骨者,毁林害地者,污染江河湖泊者,是不会有好的福报的!

必须看到,人类对科技的盲目崇拜和大肆滥用,虽然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,但也同时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。

有学者指出:人类登上月球的壮举,让人类在俯视地球母亲的同时,也看到了自己的脆弱和渺小。所以,重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,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当务之急。

上海复旦大学文史学院院长葛兆光认为,中国文化有5种独特的元素,其中之一就是以阴阳五行的思维框架,来理解和诠释世界发展出来的一整套思想和技术,这技术里面就包括像中医、风水等;以及中国人非常特殊的天下观念。"

1923年,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北京大学作《风水之另一解释》的演讲时曾说:

风和水对于人生确实有重大关系。

他认为:人类所有种种形态上的基本观念,恐怕不由天然界得来的很少。更进一层,人类自己的性格恐怕也不能逃脱天然界种种物象的支配。他断言:它的影响虽然不能见于朝夕,然而积久则伟大而不可抗。

新西兰学者尹弘基曾在其《论中国古代风水的起源和发展》一文中说:风水是为找寻建筑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,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(载1989年第1期《自然科学史研究》杂志)。

中国古代的风水学,讲究居住环境要达到阴阳和合,五行相生之目的;要看居处是否构成了玄武垂头,朱雀翔舞,青龙蜿蜒,白虎驯服的最佳空间。

南宋大儒朱熹(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其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一书中,给予朱熹很高的评价,说欧洲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受到庄周周敦颐朱熹这类人物的恩惠,比世界上已经认识到的要多得多),曾对北京的风水有过如此的感慨之言:

天地间好个大风水,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,前则黄河环绕,泰山耸左为龙,华山耸右为虎。嵩山为前案,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。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重案。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,所谓无风以散之,有水以界之也(《朱子语类》)。

也许,正因为山环水抱藏风聚气,才形成了北京这块风水宝地吧。

老子曰: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此说,便明确地道出了风水的独特格局。

《汉书.晃错传》中有云:相其阴阳之和,尝其水泉之味,审其土地之宜,观其草木之饶

这不正是以风水为标准,去选择居住的最佳环境吗?

比如,宜居之地,或者靠山临水,或者依山面田。山肥则人富,山清则人秀,山聚则人旺;反之,山瘦则人饥,山浊则人丑,山破则人悲。

庄子云:通天下一气耳

人,长期在一个环境下生活,就会不断受其的影响、熏陶与感染。

所谓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

气者,能量也,物质也;散则为气,为无形,聚则为能量,成形状。道以立,惟修炼者,知之也。

总之,汲取道教风水理论的精华,继承道教生态环境的智慧,建立天、地、人和谐的生存方式,乃人类的大道之举也,岂可轻视乎?

加海易洋的微信进国学交流群

不定期群内福利等着您,免费占卜等

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

海量国学知识与您分享

欢迎大家同时关注我的抖音号

共 0 条留言

您的留言

点击/扫码关注小程序

点击/扫码加好友进群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