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打击校外培训,对社会有什么影响?
 最大的影响——社会会变得更美好! 

说几个我对校外培训的看法。 

1、大多数人都不适合补课,至少学霸和学渣都不适合。 

学霸啥不会?老师教的他都懂,甚至不够学,回家找父母发飙“赶紧到网上给我买些习题回来”,解题的瘾一旦发作,浑身不自在。

学渣啥也不会,老师教的他都不想懂,甚至不想上学,他愿意去学校已经谢天谢地了,你还想叫他去补课?开玩笑嘛。 

只有中间一小部分人适合补课。然而,这小部分人里面很多也是被动的。 

补课这东西,必须主动,不然就是浪费钱。 

补课不像补身体,补身体是不管你想不想吃,只要硬塞进去就补到了。

补课不一样,必须是学生想要,然后你给他安排上,这样才有点效果。 

可是,主动想去补课的孩子能有多少呢? 

我小学同学,孩子成绩差得要命,连哄带骗把孩子弄到培训机构,花了几万块,结果,她现在遇到我就说“早知道那钱就拿来跟你吃烧烤了,至少还能听你吹吹水;交培训机构,直接打水漂了”。 

2、大多数家长想让孩子补课,都是校外培训机构直接或间接洗脑的结果。 

接下来说的会得罪很多搞补课的,估计说完有人要骂我,不过我不怕。 

中国的校外培训机构世界第一,不仅数量世界第一,市场规模也世界第一,都一万多个亿了。 

其他国家望尘莫及。 市场大的要命,竞争激烈的要死。 

而培训机构最关键的业务不是培训学生,是拉业务。

而拉业务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制造焦虑,不停的广告宣传输出焦虑,搞得那些个看过他们广告的家长紧张的要命。这是直接洗脑。 

这玩意跟赌博一样,一旦有了那个念头,就会不停的想“试一试,万一呢?”。 

结果一试——诶,不错哦,还挺有效果。 

制造假象也是培训机构的业务之一,补课老师也会不停的夸孩子这个好那个好,孩子被夸得也很开心,也愿意配合补课老师一起给父母制造假象,孩子不知道父母赚钱多不容易,只知道说自己好,父母开心,自己也有好处。

于是回家爸妈问孩子学得怎么样,孩子就说老师怎么怎么夸我,我学了什么什么。 

家长不懂考核,听老师说孩子好,孩子回来自己也说好,于是就觉得“啊,是真的好”,有的家长甚至都开始考虑以后是应该让孩子上清华还是上北大。 

补课老师和孩子一起制造假象,搞得家长认为——补课有效。 

制造假象的目的什么? 

一是让你持续交钱。 

二是让你帮他们做广告。 

有些家长听说自己孩子在培训机构里学得不错,然后和别人聊到孩子学习问题时,就会拿自己家孩子的情况说事,间接的帮培训机构给其他家长洗脑。 

3、读书学习是持久战。 

为什么说他们是制造假象?因为你一旦不交钱,停了课,那些所谓的效果很快就没了,孩子该多熊还是多熊。 

读书是一场持久战,一打就十几年,想打赢这场战,一得脑子好,二是有良好的习惯;后者最关键,毕竟持久战嘛,没有“习惯”撑着,脑子再好也会打歪。 

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,没有这玩意,补多少课都是浪费钱。 

而学习习惯必须幼儿园就开始培养,幼儿园没培养,一二年级也勉强来得及;如果一二年级也没培养,那就看造化了。 

孩子要是突然开窍,那你是上辈子做了什么好事;

要是不开窍,怪不得谁,自己不会嘛。 

不要再幻想通过补课让孩子跟上节奏,这一战短则三五年,长则十年八年,你有多少钱给孩子烧?并每个家长都叫王健林。 

4、国家打击校外培训就是保护你的钱包。 

这一波打击,搞得教育行业哀鸿遍野,有些人甚至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自己梦想破灭。 

啥狗屁梦想? 就是不能再“骗”钱了嘛。 

有个家长用诈骗来形容校外培训机构,他家小孩花了一万多去上课,结果一点效果没有,他认为自己被骗了,所以说培训机构就是诈骗。 

虽然这样说有点极端,但这种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 

有看过培训机构广告的人都知道,就没哪个是不制造焦虑的。 

做生意为了赚钱没错,但通过制造焦虑来拉业务,然后还不保证效果,这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是诈骗。 

国家出台政策打击校外培训,从某种程度上讲,也是防止某些家长被骗钱,保护他们的钱包。

加入海易洋的国学交流群

不定期群内福利等着您,免费占卜等

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

海量国学知识与您分享

欢迎大家同时关注我的抖音号

共 0 条留言

您的留言

点击/扫码进入群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