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小长假回了趟老家,和朋友聚了一下。


朋友的小孩三年级,脾气暴躁,一有人惹他不爽就大喊大叫;大人说他,他立马动手,不管这个大人是谁。父母用竹板打他,他不求饶、不认错,只是大声哭喊命令父母不要打他……父母打着打着心疼,就不打了,放任他为所欲为。 

朋友给我看了一段这孩子被处罚时的态度,太可怕。他对处罚毫无畏惧,大人只要不动手,单纯的语言教育,他的态度就是"跟你玩"——一脸藐视的笑容,肢体动作充满挑衅……从心理上提高父母对他的不良行为的耐受性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他知道如果他表现害怕,父母就会觉得这种教育方式有效,下次他再犯错,那父母还会用这种方式教育他。为了让父母以后不再使用这种方式教育他,他故意表现出蔑视、挑衅,让父母觉得这种方式对他没用,以后放弃使用这种方式。 

而他最终的目的是,让父母觉得所有的教育方式都对他没用,不再教育他,乖乖的顺从、妥协。这样他就可以为所欲为。

像这种情况,父母如果不重视起来,以后可能发展成反社会人格(一种人格障碍)。 

反社会人格,也叫做无情型人格或社会性病态。 

是对社会影响最严重的一种精神疾病。 

反社会人格的特征是:不要脸、没有良知,攻击性强,冲动、随时可能发作,有自杀观念,很容易被激怒,适应不了这个社会,接受不了社会中的各种规则、不会从经历中吸取教训、撒谎等等…… 

最主要的三个表现是:冲动、不负责任、没有良知。 

导致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因素是什么? 

环境因素:幼年时期接触较多违反社会规则的事物,例如饮酒、撒谎、破坏公物、盗窃、攻击他人等,在这些行为中尝到甜头,同时缺乏教育,久而久之形成反社会人格。 

反社会人格最密集的地方是监狱。因为反社会人格成年以后比较容易犯罪,但跟一般犯罪不一样。 

虽然行为差不多,但性质截然不同。 一般犯罪是有预谋、有计划,目的性明显,作案手法隐蔽且狡诈;反社会人格是一冲动就犯罪,不考虑后果,害人害己。 

而最可怕的地方是不按套路出牌,你不知道他会因为什么事情发作,你可能说他几句,他觉得你瞧不起他,结果端起开水往你头上泼…… 

如果是有反社会人格倾向的小孩,你说了他不爱听的话,他会动手打你、或者拿东西扔你……

他会使用他认知里所有能攻击你的方法来发泄对你的不爽。这种小孩不会用开水泼你,不是他不敢这样做,而是他还不知道可以这样做。 

对于这种孩子,没有固定的教育方法。它不像有些病,直接给药就行了。 

父母在教育的同时,孩子也在对抗、在找父母的软肋。教育孩子的第一步,是父母的态度应该端正起来、重视起来,知道孩子的这些行为是“病”,得治。没有治好之前,绝不能放弃。 

朋友的老婆每次谈到孩子,总说没办法的、没办法的…… 

其实不是没办法,是态度不端正、没重视起来,我曾反问过她一句:如果孩子现在要去吸毒,你有没有办法阻止? 

很显然,不管她有没有办法,她都会拼尽全力。 

教育孩子也是这样,不是没有办法,而是没有用力。

不要看孩子当下的不良行为造成影响不大就以为事情不严重,一个人的人格是幼年时期的种种行为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越不管,日后越难管,千万别等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再来后悔。
我坚信,每个孩子都是天真的、可爱的,之所以会变熊,责任在家长身上。

加入海易洋的国学交流群

不定期群内福利等着您,免费占卜等

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

海量国学知识与您分享

欢迎大家同时关注我的抖音号

共 0 条留言

您的留言

点击/扫码进入群聊